文章

回歸像孩子~一個家, 一群孩子軍團(3)

#3 聆聽人


一個嬰孩出世,「聽」是他的本能。我們創天造地的主將聽力賜給人類,並賜給人以五官感認世界,與周遭的人互動、交流。及至孩童在家中成長,他們就要學習聽從父母,包括父母的勸慰、督責、指令等等。只是,聆聽本身,非單純是聆聽言語,還包括非語言的聲音,這包括家庭的氣氛、父母的關係等等。孩子們的聆聽力,可能比我們作為大人的,更細膩、更精準。只是,他們的反應,卻只能以哭喊、倒亂、沉默的表現,意圖保護他的摯親,守護他所愛的家。

而父母呢,在嬰孩還在母腹之中,父親就曉得將頭放在母親的肚腹之上,聆聽嬰孩的心跳聲。直至嬰孩出世,父母就更將全副精神,聆聽嬰孩的聲音,這包括有聲無聲的聲音,身體語言發出的聲音等等。當孩子牙牙學語,甚至連發音也不準之際,父母亦能辨認出孩子所發出聲音背後所蘊藏的意思。

是的,聆聽,本身不在乎言語是否準確,修辭是否亮麗;聆聽,本身最重要的,乃是「我是否在乎你」。

不知由那時開始,我們就不喜歡聆聽。我們喜歡說話,包括「吹水」、咒罵、指責、批評,我們不喜歡聆聽別人,甚至聆聽自己。香港呢,本身更是高舉效率,講求實際的都市。職場如是、校園如是、家庭也如是。人心流浪在外,渴想著有人停一停步,並高喊著「誰願意聆聽我,就算只是一瞬之間」!

教會的團契、小組、查經聚會,都是以呆呆地靜聽主領者的聲音為多,有時候,出席者可以分享下預設課題的觀點、意見,之後就是祈禱散會了。我們善於頭腦的交流,理性的討論,可是,我們卻無能力交心,無能力聆聽。

我們會講求教會的人數,卻甚少講求教會生命相遇的深度。我們講求對聖道的詮釋及神學的觀點,卻甚少講求對人的呼喊的聆聽力。我們講求會議的成效,卻甚少講求會議桌上的家人們的心靈狀態。我們講求解決問題,卻甚少探索問題背後所反映的焦慮與不安。

若我們不能心靈相遇,我們又豈能與人同行,並將人帶到神的面前,盡那君尊祭司之權責呢!

我們的心,需要彼此和應,好讓天地間聽到我們從心底裡發出的呼喊。而唯有我們願意放慢腳步,為人停留,為己停留,我們才能涉足那共感的生命,讓這份共感,叫我們的心越發緊密相連,以致不用解決問題,因為問題自然就化解了。


黃若娟






至頂

支持天梯